章节小结
这段文字描绘了沈青玫与降初嘉措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。沈青玫在决定离开西藏前,试图向降初嘉措表达自己的心意,但降初嘉措却误以为她在说气话。这种误解进一步加深了沈青玫的痛苦和失望。文中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,展现了沈青玫内心的挣扎和决绝。同时,降初嘉措对卓玛的关心和对沈青玫的冷漠,也揭示了他在感情上的矛盾和无奈。
剧情解析
本章主要围绕沈青玫决定离开西藏前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事件展开。沈青玫试图向降初嘉措表达自己的心意,但被误认为是在说气话。降初嘉措对卓玛的关心和对沈青玫的冷漠,进一步加深了沈青玫的痛苦。最终,沈青玫选择了决绝离开,不再对降初嘉措抱有任何幻想。这一决定不仅表现了她的坚强,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。
精彩节选
“她抿了抿唇,坚定地点头:“是,我要走了,那天想跟你说的话也就是……””
话没说完,降初嘉措就眸光一沉,定定看了她一眼:“别说气话。”
气话?
沈青玫愣了一下,准备好的告别话语都卡在了喉咙。
降初嘉措见她这样,皱了皱眉,声音更冷:“你不该为卓玛的事生气。”
“她独身一人,有份工作不容易,你要多帮帮她。”
沈青玫这才明白,降初嘉措根本不信自己要离开,只当她在说气话。
看着他皱起的眉头,沈青玫心尖蓦地一酸,苦涩涌了上来。
之前不走,是她坚信降初嘉措对自己不一样,笃定自己能追到他。
可现在……
沈青玫想到他对卓玛的好,心痛更深。
她已经见到降初嘉措真正爱一个人的模样了,她真的要放弃了。
可降初嘉措为什么就是不信呢?
她正想开口,卓玛就跑了过来:“沈老师!”
降初嘉措迅速松开了拉着她的手,还后退一步,隔开距离,好像两人并不熟悉一般。
沈青玫看着他这一连串熟练的避嫌动作,心痛得愈发厉害。
那些辩解的话也梗在喉间,再说不出口。
反正等到离开那天,他就会明白的,自己也不必再解释。
沈青玫心中酸楚,就听到卓玛说:“沈老师,你家里来电话,等着你去接呢。”
“好,我这就去。”
她没再管降初嘉措,只压下心酸,毫不犹豫地抬脚离开。
等到接完电话,外面的风雪已停,沈青玫的心也恢复了平静。
想到刚才父母在电话那头听到她要回来时欣喜的语气,心中伤痛好像得到了疗愈。
期待回乡的心,前所未有地强烈起来。
日子如水流淌,转眼过去半月,马上到了新年。
这是在西藏的最后一年,知青们兴奋中带着些不舍,都给相熟的藏民送了东西做 离别 礼物。
有人好奇地问沈青玫:“你给降初嘉措送了什么?”
沈青玫犹豫了一瞬,才摇了摇头说:“没送,也不打算送了。”
她不知道要送什么。
沈青玫本来已经为他亲手织了一条腰带,当做新年礼物。
为此找了手巧的藏民学了好几个月编织方法,还用攒下来的粮票换了一颗红玛瑙。
只因藏民说:“玛瑙代表爱情。腰带嵌玛瑙送与心爱之人,是藏族女子表达爱意的方式。”
她也想入乡随俗。
可是降初嘉措已经断了她的念想:“藏袍行动不便,我很少穿。”
她只好将腰带收了起来。
反正现在也要离开了,干脆就不送礼物了。
比起留有念想,不如 决绝 离开。
沈青玫笑了笑,扯了借口说:“时间太紧,没有准备,就不送了。”
知青们看她笑容落寞,纷纷为她出主意:“你不是会拉手风琴,给他演奏一曲当礼物,怎么样?”
立刻有人附和:“对啊!说不定降初营长一看到你演奏的认真模样,都不用追,直接就爱上你了!”
沈青玫听着这些天马行空的话,心中无奈又苦涩。
降初嘉措已经有了卓玛,自己无论如何都追不到他了。
沈青玫没有多解释,只是摇了摇头,打了声招呼出门了。
她约了卓玛去学校给她送曲谱。
可到了学校,她却没看到卓玛,只看到了一身白色藏袍的降初嘉措。
正是傍晚,金乌西坠,橙红的晚霞铺满天际。
在广阔寂寥的草原上,降初嘉措牵着一匹白驹,静静眺望远方。
凛冽的风吹过,露出他凌厉的眉眼——
那双眼眸不似往日冷淡疏离,反而在落日余晖的映照下流露出一丝神圣。
微皱的眉头,好像悲悯人间苦厄。
沈青玫晃了神,久久没能移开目光。
人物分析
沈青玫:沈青玫是一个内心坚定但又充满柔情的女性。她深爱着降初嘉措,但面对他的冷漠和对卓玛的关心,她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能徒劳无功。尽管如此,她仍然选择以一种决绝的态度离开,表现出她的坚强和独立。
降初嘉措:降初嘉措是一个性格冷淡且内敛的男性。他对卓玛的关心和对沈青玫的冷漠,显示出他在感情上的矛盾和无奈。虽然他对沈青玫有些许关心,但他似乎更倾向于保持距离,这种态度让沈青玫感到更加痛苦。
章节评论
情感的纠结与释放:本章通过沈青玫和降初嘉措之间的对话和心理活动,深刻展示了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。沈青玫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痛苦,但她最终选择了决绝离开,这种情感的释放让人感同身受。
环境描写的巧妙运用:作者通过对草原、晚霞和白驹的描写,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哀伤的氛围。这种环境描写不仅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,也很好地衬托了沈青玫的心情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