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小结
这篇文章以沈秋生在酒厂门口售卖肉夹馍为线索,描绘了一个农村青年凭借实诚、智慧与人情味成功开启创业之路的故事。沈秋生不仅深谙市场规律,懂得通过现场烹饪来展示食材品质以获取顾客信任,而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,以礼尚往来的方式维护与顾客、邻居的良好互动。他深知做生意不应只看眼前利益,而是要着眼于长远发展,注重维护客户关系的重要性。文章通过沈秋生与父亲沈自强、母亲宋玉兰及猪肉摊主黄振兴兄弟的对话,展现了沈秋生的商业头脑与处世之道,同时揭示了城乡消费差异以及诚实守信、人情往来在乡村社会中的重要地位。
剧情解析
文章以时间为轴线,讲述了沈秋生从清晨准备肉夹馍材料,到傍晚肉夹馍摊生意火爆的全过程。剧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环节展开:
诚信展示,赢得信赖: 沈秋生当众炖肉,以实际行动回应外界对其肉品质量的质疑,赢得工人们的信任。
互动交流,建立口碑: 沈秋生与顾客、邻居及猪肉摊主黄振兴兄弟的互动,展示了其高情商与社交智慧,进一步巩固了肉夹馍摊的口碑。
赠送烤馍,笼络人心: 面对未能购买到肉夹馍的顾客,沈秋生赠送烤馍,既安抚了顾客情绪,又培养了潜在客户的忠诚度。
清算收益,全家欢腾: 沈秋生一家三口清算当天收益,惊讶于一天竟赚得一百八十元,尽管扣除成本后利润为一百一十元左右,但这一数额已远超他们平时务农的收入,全家人沉浸在创业成功的喜悦之中。
精彩节选
有人问道:“这都吃饭的点了你咋才开始做啊?”
沈秋生 解释道:“这不是想着当着各位叔叔阿姨的面,可以检验肉的好坏吗。”
工人们听的面色各异,有人忍不住道:“你这孩子也太实诚了,上次那是被人造谣,现在连猪肉摊子都在这支起来了,我们还能不信你用的好肉吗!以后你就早点做吧,别天天等到晚上才能吃到,馋的下午都没劲干活了!”
沈秋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,当即笑着道:“行,只要叔叔阿姨们信我,以后我早上来就把肉炖上,中午就能吃。”
虽然忙活到现在,一块钱都没赚到,但来摊位前询问的人太多了,让沈自强和宋玉兰都有些受宠若惊。
一块钱一个的肉夹馍,他们反正是舍不得吃,可酒厂这些工人却好似完全不当回事。
不得不说,镇上的消费能力,比村里人强太多了。
一旁的猪肉摊子,倒是卖了不少肉出去,许多人中午还是习惯回家吃饭的,三三两两的,卖了二十来斤。
这可把黄家兄弟俩高兴坏了,第一天就开了个好头,也不枉费他们大老远的把摊子弄过来。
兄弟俩更是直接送了两个猪蹄子,表达对沈秋生的感谢。
“这怎么好意思,不行不行......”沈自强下意识拒绝。
然而沈秋生却很自然的接了过来,笑着道:“爸,这是两位叔叔的心意,人家做事大气,咱要不接,显得自己小气了。但来而不往非礼也,两位叔叔忙活一上午,来吃点烤馍垫垫肚子,顺便带点回去。礼尚往来,方能长远。”
黄振兴听的心里高兴,竖起大拇指道:“你看这孩子,就是会说话,做事又地道。行,叔收下了!”
看着成熟稳重的儿子,沈自强和宋玉兰互视一眼,眼眶都有些红了。
儿子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,让他们无比欣慰。
就算高考失利,他们也真的无所谓了,凭这品性,在哪成不了事?
到了傍晚,酒厂工人下班,肉香味老远就散开了。
许多人都被吸引而来,有熟悉的更是很远就喊着:“秋生,给叔先做三个,马上过来拿!”
“好嘞!”
“秋生,我也要三个。”
“给我拿一个尝尝。”
“我要两个。”
一群人蜂拥而来,把摊子围的密不透风,沈秋生一边熟络的和这些人打招呼,手里的动作却不曾停顿。
帮忙的沈自强和宋玉兰,则显得手忙脚乱,最后干脆一个专门收钱,一个帮沈秋生拿馍捞肉,分工合作才好一些。
一忙起来,就顾不上时间,不知不觉中,天已经彻底黑了。
等剩最后一块肉的时候,沈秋生盖了盖子,告知今天的卖完了。
还有一些没买到的,有些不高兴,排那么久的队,毛都没吃上。
沈秋生便拿了烤馍出来,一人送了俩。
“让叔叔阿姨白等那么久,实在过意不去,这馍拿着吃,不要钱。”
沈自强和宋玉兰看的有点急,那可都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啊,怎么能白送给人呢?
有人坦然的接了过去,也有人不好意思的拒绝了,但无论拿还是不拿,他们对这个小年轻的印象,都更上一层楼。
等沈秋生回来,沈自强低声道:“你这白送多吃亏啊,他们买不到买不到就是了,干嘛送馍?”
“一个馍的成本也就一毛钱顶天了,但他们吃了我的馍,下次来了好意思不买吗?卖一个肉夹馍,我就能赚最少五六毛,别说吃两个馍,就算再吃两个也有的赚。做生意不能只图眼前,这是长久的,维持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。”沈秋生解释道。
沈自强不太懂,又觉得儿子说的好像有那么点道理。
这时候,沈秋生又捞出锅里最后一块肉,切好了夹进馍里。
给了爸妈一人一个,剩下的用油纸包起来送到猪肉摊子那边。
黄振兴兄弟俩没有拒绝,他们都是豪爽的人,就喜欢沈秋生这样的性格。
当即拍着他的肩膀,乐呵呵的道:“你小子越看越觉得顺眼,真后悔家里俩闺女嫁的太早了,不然让你当女婿,真是做梦都能笑醒!”
沈秋生笑了两声,这才转身回去收摊子。
看着那边乐呵呵的兄弟俩,沈自强和宋玉兰也没再说什么。
馍都送了十几二十个,也不在乎这几个肉夹馍了。
不过这玩意还真好吃,香味浓郁的猪肉混着汤汁,一口下去满满的都是肉香,吃的夫妻俩那叫一个舒坦。
收完摊子回家,进了屋,两口子就迫不及待的把今天收的钱全部拿出来。
一大堆零钱还有粮票,几乎铺满了桌子。
两口子数了大半天,最后出来的数目,把他们都看的惊呆了。
甚至因为不敢相信,还又重新数了两遍。
刚好沈秋生刷好锅碗进来,沈自强一蹦三尺高,激动的喊着:“儿啊!你知道今天赚了多少吗?”
“多少?”
“一百八十块钱啊!”沈自强激动的都快晕过去了。
他们两口子起早贪黑的,又种地又纳鞋底,一个月也才几十块钱。
可儿子在酒厂门口摆个摊,一天赚一百八!
沈秋生笑着纠正道:“那是收入一百八,去掉成本的话,利润应该只有一百一左右。”
“你小子!逗你爹玩呢,一百一还少啊!”沈自强笑骂着,习惯性的往沈秋生脑壳上敲了一下。
宋玉兰顿时不乐意了,跑过去用力推他一把,将沈秋生护住,瞪眼道:“干什么你!把儿子脑袋敲坏了,配得起吗你!儿子,疼不疼?来,娘看看。”
沈秋生揉了揉脑门,笑呵呵的说不疼。
他知道,父母都太高兴了。
一天赚一百一十快,对这个普通村落里的夫妻俩来说,简直就是从未想过的奇迹。
沈自强更是讪讪的拍了几下自己的脑袋,道:“怪我怪我,咱儿子太聪明了,不能打!”
这一夜,一家三口都很开心。
家里的麦子已经成熟,沈自强理所当然的拒绝了沈秋生第二天要早起帮忙的想法。
就那么几亩地,自己夫妻俩多干点就行了,儿子还是卖肉夹馍比较重要。
毕竟地里的麦子加起来,可能还没沈秋生几天赚的多。
人物分析
沈秋生: 作为故事主角,沈秋生是一个聪明、务实且富有同理心的农村青年。他具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,懂得利用现场炖肉展示产品品质以获取顾客信任;他待人真诚,善于沟通,懂得礼尚往来,以此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;他具备长远眼光,理解做生意应重视客户关系的长期维护,而非仅仅追求短期利益。沈秋生的这些特质,使他在初次创业中取得显著成功。
章节评论
诚信经营,深入人心: 文章开篇即通过沈秋生对为何选择当众炖肉的解释,凸显其以实际行动证明肉品质量的诚信经营理念,这种实诚态度赢得了工人们的理解和赞赏,为肉夹馍摊奠定了坚实的口碑基础。
人情练达,生意兴隆: 沈秋生在与顾客、邻居及猪肉摊主的交往中,展现出极高的情商与社交智慧。他不仅懂得适时回赠以示感谢,还巧妙地通过赠送烤馍给未能购买到肉夹馍的顾客,既弥补了他们的等待之苦,又无形中培养了潜在客户的忠诚度,使肉夹馍摊生意日益红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