章节小结
这篇文章通过“我”的视角,揭示了家庭关系中复杂的情感纠葛。母亲对舅舅的儿子周斌的过度关注和对“我”的忽视,反映了社会中存在的重男轻女现象以及家族关系中的偏见。“我”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的孤独和被忽视,不仅源于物质上的不平等(如没有电脑),更源于情感上的疏离。这种情感上的落差最终导致了“我”与母亲之间的冲突,而这种冲突也象征着两代人之间价值观的差异。
剧情解析
故事围绕“我”与母亲之间的矛盾展开,核心在于母亲对周斌的过度关注和对“我”的忽视。文章通过一系列事件,逐步揭示了“我”内心的痛苦和不满。从考上大学却没有得到奖励,到结婚时母亲的缺席,再到最后因为做饭问题引发的冲突,每一个情节都加深了“我”与母亲之间的隔阂。最终,“我”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,向母亲发出了反抗的声音,这不仅是对母亲行为的不满,也是对自己长期以来压抑情绪的宣泄。
精彩节选
我妈的手机正在充电,突然舅舅发过来一条信息。
“姐,阿斌替我过去跟你团聚,辛苦你们照顾了。”
我的眼眶有点湿润,这才是父母对儿子的爱吧。
可是我每次去舅妈家,我妈只会叮嘱我,过去了眼里要有活,别闲着,要好好照顾他们,别给我丢人现脸。
我想起我妈手机里的朋友圈,她也只晒过周斌。
“周斌18岁:我的阿斌考上大学了,他真的好棒!奖励一台苹果电脑!”
我也考上大学了,但是我妈没有任何表示,整个宿舍只有我一个人没有电脑。后来我勤工俭学,靠自己买上了人生第一台电脑。
“周斌22岁:我的阿斌已经大学毕业了,前途不可限量!奖励2万!”
我在大四早就找好了实习的单位,我妈说我会赚钱了,不需要再给我生活费了。
后来,周斌结婚了,娶给了江晓苒。
我妈依然晒了朋友圈。
“周斌25岁:有情人终成眷属,真的是男才女貌,天生一对!”
而我娶了柳冰欣,她却借口说身体不舒服,就不出席了。
往日种种,仿佛周斌才是她的儿子,而我什么都不是。
我越想越难过,忍不住掉了眼泪。
厨房里没动静了,他们终于发现没有人在做饭。
我妈冲进卧室来找我,见我还哄着女儿。
“你快去做饭啊!都几点了,想要阿斌他们饿着吗?”
我“嘘”了一声,好不容易差不多哄睡着了女儿,我不想她被吵醒了。
“嘘什么嘘,哪里有这么金贵的,说话还不行了!”
我妈的声音故意提高了八度。
女儿被突如其来的声调吓醒了,又再次哭了起来。
我实在忍不住脾气了。
“妈,这是你家,我没空,你就去做饭啊。”
我妈瞪大了眼睛,她扬起手打了一下我的手臂。
“ “你真是反了你,还敢命令你妈干活。””
人物分析
“我”:主人公是一个努力上进的年轻人,尽管在学业和工作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,但在家庭中却始终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和支持。他内心的孤独和委屈逐渐积累,最终在与母亲的冲突中爆发出来。他的性格中既有对家庭的责任感,也有对自我价值的追求。
母亲:母亲的形象显得较为强势和偏执,她对周斌的过度关注和对“我”的忽视,反映出她内心深处的价值观和情感偏向。她可能出于某种原因,将更多的爱给了周斌,但这使得她在“我”的眼中成为了冷漠和不公平的代表。
周斌:虽然周斌本人并未直接出现在文中,但他是整个故事的核心人物之一。通过母亲的朋友圈动态,我们可以看到周斌在母亲眼中的重要性。他是一个被宠爱的孩子,得到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支持。
章节评论
评论一:文章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,深刻地展现了母子之间的情感裂痕。尤其是“我”在面对母亲的责备时的心理活动,既表达了对母亲行为的不满,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。作者通过这些细节,成功地让读者感受到了“我”的内心世界。
评论二:文中多次提到周斌的成长历程,而“我”的成就却从未得到母亲的认可,这种对比突显了家庭中不公平的对待。母亲的行为不仅仅是对“我”的忽视,更是对“我”自尊心的伤害,这种伤害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积累,最终引发了激烈的冲突。